178体育赛事免费直播-2024年洲际杯-中国竞彩网官方app下载-亚洲区十八强赛比赛时间|www.fjfuyin.cn

 
首頁 | 研究院概況 | 新聞動態 | 冰雪名家 | 作品欣賞 | 評論研究 | 學習交流 | 分支機構 | 網絡學院 | 聯系方式
 評論研究
評論研究
 點擊排行 more 
璀璨藝海,揚帆新程——中國…
筆繪江淮情,墨香頌華章——…
兩百余幅潑墨佳作亮相濠江,…
“上善至美”之約:郭春冰雪…
以墨傳情,用心感受,共話師…
趙春秋院長《空山聽雪》亮相…
春秋老師率領寫生班上林寫生…
王珂珊受邀為中科院美協作冰…
穿越冰雪,綻放絢麗!王淑云…
 
 評論研究
試談山水畫的意境及營造
 

| 冰雪畫三屆二班   郭春暉

 

山水畫的意境,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方面,意境,是藝術作品中所描繪和表現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渾然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意是主觀,包括情和理,境是客觀,包括形與神。意境是由這兩部分構成的統一體,缺一不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見景生情。對山水畫來講,現實空間的山、水、林、田、江、河、湖、海等及其在不同時間、不同排列組合構成的客觀景物就是“形”,這些景物之間相互依存、內在聯系,并按一定規律運動變化,孕生萬物,生滅發展就體現出了它的“神”。山、水、林、田、江、河、湖、海等構成一個生命共同體,同時也構成了形神俱在的生命統一體。作者創造山水畫的意境也就是將這些客觀景物的“形”“神”同自己主觀的“情”“理”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種藝術境界,不僅是自己對這些客觀景物產生情感有新的認識理解和評價,同時也能使觀賞者進入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產生共鳴。第二方面,意境就是由意念組成的境界。意念,主要指人的意識和念頭。意識包括顯意識和潛意識。念頭即指大腦里出現的想法,情緒,記憶,畫面、思考等的瞬間。念頭常是一閃即逝,也常會被我們知道。意念常在大腦中以畫面、立體空間、景物甚至文字等方式出現,時常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催眠、觀想、幻境、夢境等,在人腦中呈現的雖不是現實的景物,但確是仿佛進入另一時空境界一般。這種境界常帶給人以直覺、暗示、靈感和啟悟,有時也是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美輪美奐的,是由人的意念活動臆造、幻化、感知出來的意境。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創作的一個核心問題,它是藝術的靈魂,尤其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特征之—,對于意境的營造可以說是歷來的國畫家畢生都要追求的藝術境界。從這一點上看,一切有利于營造意境的方法都可用之。借此試談一下營造意境的一些方法:

身臨其境。作者要發自內心的對生活、自然、人類懷有敬意和深深的情感,崇尚真善美。帶著這樣的心態走進自然中去,游歷名山大川,通過對山水樹木等全方位多視角的觀察和感受,把握山水樹木等的特質和精神,調動作者主觀的“意”使其與自然中的景物神會交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主觀的意和客觀景物的特質和精神契合,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這樣就會在一張平面的二維世界里融入三維時空、甚至宇宙的神韻,創作出“似與非似,重在傳神”,意境深遠的作品來。黃公望對山水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他居松江時,時常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加之生活經歷和感受,創作了中國古代山水畫作的魁寶《富春山居圖》。趙春秋老師曾生活祖國東北十六年,不管是寒冬盛夏,堅持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對那里的春夏秋冬,鄉土民情,山川風貌以及一草一木等都頗有情懷和感悟,賦予他所創作的冰雪山水畫以“清”、 “靜” 、“樸素”、“荒寒”、“懷舊”等品格,意境深遠。平時我們的寫生采風,人們常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 都有親身經歷、體會,身臨其境的意思。

材質選擇。顏料和墨。大量古畫證明,當時畫者都自行制作顏料和墨,作品各有特色甚至有不可復制性,現代盡管顏料和墨多是工廠生產出來的,但在配色上還是因人而異,因畫而異,各有千秋。明的暗的,火的冷的,素的艷的等等所表達的意境是不同的。稀釋劑、調和液、調和劑不同也能創造出不同的藝術境界,如于志學老師的礬墨冰雪畫。紙張、絹帛、畫布、各種繪畫工具等也是營造意境的良好材料, 生宣熟宣、單宣夾宣、綿紙麻紙、斗方、長卷、扇面、仿古,大筆小筆、軟筆硬筆、特制筆以及其他一些工具等等對意境的營造是相當重要的。

意在筆先。不管是作文作畫,落筆前都要精心地構思、立意,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立意是指一幅作品主題思想的確立。“立意為先”,畫中才有奇意、有變化。清代方薰在《山靜居論畫》談到立意與作畫的關系時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者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晉代畫家顧愷之所提的作畫要“巧密于精思”,也說的是“立意”的重要性。立了意才能集中表達作品的意境。

取舍構圖。題材、構圖直接影響到意境的表現。山水畫的題材主要是以描繪自然景象為主,輔以點綴車馬、房舍、舟橋、人物等。同時因地域環境、四季、氣候的不同,自然景象變得千姿百態,絢麗多彩,需要作者按照自己的意圖取舍以表現意境。一幅山水畫中所能描繪的對象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精選物象(題材)巧妙經營位置(構圖)把無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營造出“象外有象”有“意境”的藝術作品。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有其特殊的規律和法則。如賓主、均衡、呼應、開合、空白、虛實、明暗、藏露、遠近、大小、三遠法、六法論、甲申由則須之井構圖、s律動、全景和邊角式構圖、指向動勢、題名、落款等等。把選好的題材經過概括、取舍、夸張等藝術加工手法,采用相應的構圖方式,巧妙地安排在畫面中,就能營造出情境各異的意境。

筆墨技法。筆墨技法在山水畫的意境營造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畫中的山石樹木點景均有一套完善的程式,如畫山石的各種皴法,畫樹有“鹿角、蟹爪、女字交”等造型方法。用筆非常講究,有中、側、逆、順、倒、散峰等,要求用筆有起伏,起伏又要有折、疊、提、按、頓、挫、輕、重、緩、急婉轉之勢,即用筆要“活”,“活”才有“生氣”。而用墨則要注意畫面的層次,講究黑白灰、五色六色、新宿墨、濃破淡、淡破濃、積墨等,如畫家要想畫出蒼茫的山氣和渾厚的山體,就要通過墨的氣骨來表現。色彩也是影響意境營造較為活躍的因素。“隨類賦彩”是山水畫設色的基本準則,山水畫著色方法多樣,用色應隨機應變,才能畫得有生氣,有利于意境的營造。更多的特殊技法如炸鹽、神水、拓印、揉紙、做舊、制作,各種山法、樹法、水法、云法、因勢象形等等也是營造意境的有效方法。

修心養性。修心,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一方面要多學習和吸收良性知識與信息。對繪畫來講就要多學習繪畫藝術及其密切相關的繪畫歷史、繪畫理論、繪畫技術等知識和技巧,尤其要學習和了解儒、釋、道,悟一悟其中的道理,要知道中國古畫、古詩詞多是源于此理,運用此理,闡述此理的,寫詩繪畫的人也多是文人、道士、居士、和尚的,他們的詩畫往往不只是情景交融,還有借景明理的。如“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綜觀文人山水畫特征,文雅而輕悠,風韻瀟灑而清淡,精神滲透儒、釋、道思想,寄寓深遙。同時應多看好畫,多畫好畫,多想好畫,多去寫生采風,多看多背好的詩詞,詩畫同源,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多向老師請教,多與內行交流,多看多游名山大川等等。人的大腦里灌輸良性的東西越多,越不愿接受不良的東西,對已有不良的東西也會被淡化甚至被擠出忘掉。這些進入人的意識中,潛移默化的,當進行創作時腦海中儲存的知識、信息,蓄的像、明的理就會涌現出來,也就會營造出意境來了。另一方面是心要清靜下來。想清靜就需要不斷地去掉各種執著心,尤其是不好的心,如憤怒心、憎恨心、嫉妒心、淫欲心、貪心、傷心、狠心、厭惡心、恐懼心、厭倦心、煩心、傲慢心、灰心等等。佛家語:“靈臺清靜,靜能生慧,慧能生智。”道家也說 “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等等。說明都深領清靜心的妙境。有了智慧就能夠使人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會和宇宙,逐步地悟到我們所說的“規律”,道家所說的“道”,佛家所說的“法”。“智慧”,“道法”通一切境界。

此外,營造意境還有諸如挪移借鑒、借尸還魂、題詩題句、聯想觀想、洞察宏微等等更多的方法。人的情感意念活動是無限的,宇宙時空是無限的,營造意境的方法也應該是無限的,還要靠我們在繪畫實踐中不斷體會、總結、創新和挖掘。

郭春暉作品欣賞






 
 
分享到:
 
上一篇:談談趙春秋冰雪藝術的傳統與創新  
下一篇:淺談 ——書畫名家趙春秋老師畫作中樹的精妙之處和耐看性  
 
 友情鏈接
中國冰雪藝術研究院 京ICP備17020464號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
技術支持:三一網絡 
關閉